启迪控股王济武:带着人才和科技去雄安“啃硬骨头”打印

发布时间:2019-11-18来源:新京报

近日,王济武董事长接受媒体专访,以下为报道内容:


640 副本.JPG


新京报记者获悉,11月9日清华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正式签订了共同推进校企改革协议,雄安方面将合计持有启迪控股2.24亿股股份,约占启迪控股总股本的26.45%,与清华控股所持启迪控股股份数相同。


成立于2000年的启迪控股,前身是1994年设立的kaiyun开云体育APP应用下载,一家依托清华大学设立的科技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控(参)股启迪环境、启迪古汉、世纪互联、启迪国际、绿盟科技、中文在线、北控清洁能源、兆易创新、中航讯、图卫科技等上市及非上市企业800多家,管理总资产规模一度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11月13日,极少面对媒体的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详细解释了启迪控股为何选择进驻雄安及未来在雄安的发展规划。他表示,随着雄安方成为启迪控股的股东,启迪控股将成为雄安管委会直投的第一家企业,总部落地雄安的第一家千亿级别企业。未来,启迪控股仍将引入一批央企资本,国资比例将会达到70%左右。


选择雄安:带去人才和科技创新,是去“啃硬骨头的”


新京报:根据协议,雄安方和清华控股分别持有启迪控股26.45%的股份,并列第一大股东,此后启迪控股将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启迪控股从什么时候确定了这样的改革思路?


王济武: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我们在收到指示和任务后开始筹备改革,但改革应该怎么改,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中央精神。在很长时间的思考、研究后,我们认为,校企改革不是简单地将校企变为非国企,也不是简单过户转移控股权,“改邑不改井”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校企优势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为国家与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于是我们最终在2018年春节后确定了将启迪与雄安结合的方案,历经了很多困难,始终坚定执行。


因为我们保密措施做得比较好,外界不清楚情况,猜测比较多。启迪控股没有实际控制人的说法主要是资本层面。启迪控股是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企业。


新京报:清华控股为何会选择雄安新区做合作伙伴?


王济武:我对于启迪控股将总部搬到雄安新区、清华控股将部分股权转让给雄安方的理解是——我们是去“啃硬骨头的”。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我留意到了一些学者观点,说雄安在客观条件上比较缺乏人才和科技创新。现在位于河北省的雄安新区是一个“经济地理”意义上的洼地,我们启迪控股放在整个北京来看可能不是那么重要,但我们搬到雄安,对雄安来说就能发挥积极作用。雄安现在缺人才和科技创新,我们就给它带去人才和科技创新。


选择和雄安方合作,其实是启迪控股将企业长期发展、价值观、使命感等等进行结合后的选择。比如说,我们在珠三角、长三角可以更高效的完成任务。但如果我们选择雄安,我们的企业就可能会和国家的未来科技发展方向高度相关。而且,启迪控股的定位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动机,那我们如何证明自己呢?我们就得去长征,“啃硬骨头”。


在我们开始着手研究校企改革以来,上海、广东这些启迪存量业务很大的发达地区,我本人一个地方都没有去过,但雄安我前前后后去了八九趟,由此可见我们的专注。


在雄安的规划:在雄安建设3.0模式科技园


新京报:在完成股权变动之后,启迪控股还有什么安排?


王济武:我们这次的协议,一方面是股权变更,一方面是增资。增资之后我们会在雄安地区的高铁站附近把一期(项目)建设起来——叫做启迪科技园,这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开工准备,多只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积极筹备,未来将引入并培育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承接和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为雄安新区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启迪控股在雄安新区已落地雄安启迪国际创新中心,注册成立了11家实体企业,总投资规模30亿元-50亿元。雄安启迪前期总部基地和启迪之星雄安未来城市创新中心也将建设完成投入运营。


新京报:你对启迪在雄安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王济武:我希望启迪在雄安建设的科技园是3.0模式,工作与生活成本上,既要便利,也要让年轻人负担得起,生活也很方便。总的来说,我们要打造一个适合未来科技、适合未来青年人创业的环境,我们要做一个示范区,让年轻人保持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启迪以前做过很多科技园,是有经验和能力的。


我对启迪服务雄安建设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快。我们建设一个科技园其实是很耗时耗力的,科技园的服务对象往往还是资金不充裕的创业者,科技园就像是父母或者保姆,要把创业者服务、孵化、培育到大了,才跟他一起有钱,这跟房地产快速回笼资金不是一个概念,科技园是科技类上市公司的诞生地。


要快,就得多砸钱、会砸钱,没有什么捷径。首先要有园区的系统性功能,要服务年轻人,让年轻人很自在、很有激情地创业。还有一个,就是不能像我们以前培育中文在线、兆易创新等上市公司那样培育10-15年,我们这次要争取用5年的时间培育出多个上市公司。


以前就是我们选苗,现在我们要移栽,在全球花园内发现发掘好苗,同时改良雄安的土壤更合适它们生长。我们就移栽到雄安快速培育。这样的模式,我觉得3-5年完全可以见成效,这是我对未来的展望。


校企改革:力争成为全国标杆


新京报:目前校企存在哪些普遍的痛点,改革的必要性在哪?


王济武:我们国家成立校企是有历史必然性的,以前我们国家底子比较薄弱,科技创新、成果转换需要花很多钱,很多高校就自己成立了公司,自己研究成果转换,由此形成了校企。但是校企的管理制度还是比较缺乏活力的,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实已经不太适应了。而且现在创投基金越来越多,国家资本也大规模投向科技创新,高校再攒钱自己投资自己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原来的体制模式也不适应了,所以校企来到了改革阶段。


新京报:你认为校企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王济武:校企改革其实如果只是大学里资产几十亿的公司,要进行剥离,找国有资本收购就可以了,这就是形式上的改革。但是启迪还是希望能完成实质上的改革,不能只是换个股东那么简单,还要适应中央要求的更大规模、更积极地投资全国创新事业,这也是我们校企的初衷和使命。


校企改革其实也给校企打开了新的出路,通过改革来改善我们的制度。现在我了解到全国各高校的兄弟企业制度都相对僵化,未来希望校企能够通过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环境,在创新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京报:如何在校企改革中处理创新企业管理的问题?


王济武:启迪控股是科技创新公司,我们搞科技创新就要求制度上更有活力,更有弹性,还要有一定的容错率。启迪投资了许多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发现一般的国企制度流程,并不是非常适合科创公司。


比如说,启迪投资了中文在线,如今这家企业已经上市了。中文在线我们孵化了10年之久,这家企业在此期间遇到数次危机,如果按照一般国企规则,在我们投资的中文在线第一次危机的时候,我们就要被追责了。所以说,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制度需要有一定的容错率和弹性。目前启迪是做授权制,我们在管理上给予二三级公司充分授权,来适当解决制度上的问题。


新京报:我们关注到我国将区块链技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启迪在很早之前就进入了区块链,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王济武:当时我有很多学弟经常跟我提到区块链,我是不太懂,但是他们懂。其实启迪在2015年就开始投资区块链技术了,在2018年我们有了很多区块链公司,顺势成立了区块链集团,是第一个国有控股的区块链集团。


现在启迪在区块链方面有30多项专利,当很多区块链公司忙着炒币的时候,我们将重点放在基础技术的积累,比如大获成功的“TDI”技术。在区块链金融方面,我们主动联系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菲律宾和非洲国家,协助他们用区块链的方式建立金融结算系统,他们很积极,因为它以前建立类似中国现在这样的金融支付系统可能很贵,但现在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使他们的开销减少90%,我们和好几个国家签了协议。


未来股权结构:计划引入央企合作伙伴


新京报:现在启迪控股的股权改革进行到了哪一步,未来是否还会有新的合作伙伴?


王济武:根据目前启迪控股的计划,我们第一步是先完成股权变动,未来还会再引进一些新的资本。现在很多企业、机构都找到我们,希望入股启迪控股,但是我们为了保持现在的机制,已经明确了可以入股启迪控股的只有央企。


在启迪控股设计改革计划之初,我们一共和5家央企联系好了,准备了150亿资金,未来这5家央企是否全部入股还要看情况。按照我们的预计,未来启迪控股的国资比例会达到70%左右,除了清华和雄安方面之外,启迪控股其他持股股东基本都是央企。

Baidu
map